第三百六十四章 卫应熊的下场-《陈国我为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你是说加收商税?”陈王一直朝着明君的梦想前进,若是此次征收重税,岂不是放了重税于民和朝令夕改两条罪责?

    陈百川解释道:“微臣的意思并非如此,除了收税,实际上我们还有其他的法子。一是借钱,二是一起赚钱。”

    “借钱是什么说法,一起赚钱又是什么说法?”

    “借钱便是我们立下契书,上边写明一封契一百两银子买去,而三年之后可到衙门将契书换成白银一百一十两。而一起赚钱,则是国家拿出一些东西的营业权,与商贾换取钱财。两者间如何抉择,就看陛下。”

    陈王深吟一声,这两个法子各有利弊。若是立契,三年之后国库要支出可就是一大笔的钱财。而拿出营业权,陈王能想到的无非是盐铁、金银矿山,这些可都是陈国国库赚钱的重要来源啊。这等重要之物,交予视钱财为生命的商贾,似乎不妥。

    两难之间,陈王便把目光看到江长引身上。他深知自身缺陷,在重大决定上经常是优柔寡断,江长引则往往能把他带到正确的方向。

    江长引便说出自己的看法:“陛下,老臣以为,不如两计并行。立契不可太多,过数目,三年后官府就要落下骂名。而盐铁等也不可交出太过,至少兵器、金银矿物还需在国家看管下进行。”

    “臣与江帝师,不谋而合。”陈百川微一弯腰,“臣以为,只要按帝师的安排行事,度过这次难关没问题。说不定拿着这笔钱,还能为国库多赚些银子。”

    陈王不解:“借了钱了,还要加钱换,岂是赚银子。”

    江长引微笑:“陛下,您就安心吧。想想你的尚书郎是谁,面前这位尚书郎大人,一定会把赚钱的事情给你弄得服服帖帖。”

    。

    敲定了行国债的具体金额,和商讨出陈国把制盐买盐权力分拆下到商贾手中后,陈百川便离开了陈王宫。出了王宫正门,他恍然大悟。

    陈王这是变样的把国家财权重新交到陈百川手中,恐怕是怕陈家在军方一家独大,军队不再掌握在陈王手中。

    而且这次处死卫应熊,使得陈王在军方能依赖的人越来越稀少,毕竟军中大将们依附陈百里的数不胜数。陈百川又有了崛起之势,陈王的心思很明确,让陈百川重新把心思回到财政上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