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九章 抽屉服务器-《帝国玩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些数据的星星,最终在这里汇成了数据的银河。

    “我把这种服务器组成模式称为抽屉服务器,将最基础的pc功能集中到一块主板上,这样可以将计算资源集成化,并且极大的降低增加计算资源的成本。”

    胡文海侃侃而谈,介绍着这个他自己亲自动手,花了一周时间鼓捣出来的东西。所谓的抽屉服务器,其实说白了就是刀片服务器的八十年代版本。

    因为还做不到刀片服务器的集成度和体积,所以计算单元只能做成抽屉一样的体积。但是这并不影响抽屉服务器的灵活部署优势,它和刀片服务器一样,是低成本、大计算量商业服务器的最佳选择。

    这东西看着好像挺高科技,但说白了还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。负责数据预处理的是dec的小型机,数据传输的技术是思科提供的,惠普贡献了低成本的主板和计算架构,苹果则贡献了68000架构下的丰富计算资源。

    胡文海自己的贡献主要就是两点,一个是把各家反ibm联盟成员的力量集成起来,另一个则是贡献了热插拔技术。

    当然,热插拔本来也不是什么新技术,在大型机领域这项技术是早就被广泛应用的。不说别的,传说中艾尼阿克每分钟爆三个真空管的水平,要没有热插拔,大型机还要不要工作了?

    胡文海要做的,就是把热插拔技术移植到“抽屉服务器”的pc体系上来而已。

    如果什么基础都没有,给胡文海十年的时间他也搞不出这个寨版的抽屉服务器来。但有着几乎整个美国计算机行业的支持,他的工作真是不要太简单。

    抽屉服务器,这是胡文海对ibm的致命一击。

    嗯,虽然很不好意思,不过也是对西蒙克雷向量机体系的致命一击。

    不过八十年代西蒙克雷也早就已经意识到了向量机的局限性,在向并行计算方向考虑了。也正是因此,他反而是在场众人里,对胡文海的成果感到最为震惊的人。正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,有的技术并不是水平多么高超,而是思路没有打开。没人点醒,恐怕永远也想不通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