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改编 Cocteau Twins的歌曲(知己知彼》曾成为不少人的谈论话题,而(知己知彼》一曲的受落亦肯定了王菲的音乐品味得到听众的支持和认同。 放弃再单纯改编 Cocteau Twins的作品,制作这张《浮躁》时,王菲特别请了Cocteau Twins为她作了两首新曲(分裂》和《扫兴》,作更进一步的音乐交流。<分裂》承袭了《知己知彼)的迷幻精神,王菲放轻的唱腔加上和声的编排,确实达到分裂的效果。《扫兴)营造的感觉虽然跟《分裂》不同,但歌词的意境却很相像,都是那样的欲断难断,委曲求全。 大碟以《无常)拉开序幕。没有前奏的编排,一开始便听到王菲的声线,唱着各样的自然景象。 一个悠闲的画面,王菲却看到这一切美丽和洽之后,那世事的无常。 一切安好的九月天,只是缺少了烦恼,却令王菲心浮气躁,胡乱想像,情绪分裂而不安,整个人冷静不下来。 整张唱片的十首作品,歌者都是处于这种不安的情绪状态里,而且越后部份的作品,所展现的情绪越不稳定。 不听不看不说,王菲独自陷入对爱情和生活的迷失里。 明显的《浮躁》尝试展现一个较为精神层面的状态,将生活上、爱情上的点点不安感觉加以捕捉,乃王菲继《迷路)这带诡异味道的歌曲后另一更完整的深入精神领域的音乐作品,更是王菲历年来最统一而完整的概念唱片。 《浮躁》不但在音乐上注入了BJ摇滚的元素,更将之与北欧迷幻风格融合无间,完成这实验性的概念创作。 王菲亲自参与撰写大部份旋律及部份歌词,是第一张真正属于王菲自己的作品,成功摆脱过去一切被指抄袭的风格,突破自己,也打破了香港乐坛的传统框框。 这样一张堪称完美的专辑,虽然在人气是或许比不了陈启明。 但在口碑上,陈启明都有些震不住。 在九月十日的一期宝岛乐坛杂志上。 主编便直接提出了陈启明新唱片销量或许会超越王菲,但歌曲的艺术造诣方面会比不上王菲的说法。 陈启明对这说法自然是不服。 但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,王菲这种另类歌曲的口碑是他难以击败的。 因此,他干脆不去管口碑可能比不过王菲的事,开始专著于唱片的销量。 人无完人,王菲在华语乐坛就像是影坛的王家卫。 拿一坨屎出来都有人说香。 过于计较反而会伤到自己。 所以,他干脆不去理会这些,而是专著于销量。 反正他陈启明本身就是一个以销量成就现在地位的歌手。 销量才是他的基本盘。 如果要想追求口碑的话。 别说一张,十张专辑的歌曲他都能搞出来。 反正乐评人的尿性都是什么歌另类就是好歌。 他要是拿一些另类到极致的歌曲出来,保证这些乐评人会疯狂吹捧他。 现在,他还是继续玩销量就是。 在他心里,销量才是王道。 口碑再好,销量有我高吗? 乐评人吹捧再多,销量有我高吗? (本章完)